还记得小时候每到傍晚时,每每在闻到阵阵香气之后,接着就会出现大声公的广播:面包~好吃的面包,好吃的面包来了!这是台湾早期的街头巷尾总会出现的流动摊贩,小孩子、家庭主妇、阿公阿嬷三三两两的聚集在一起,短暂的溜达时光也变成了情报信息的交流时间,邻里间的感情就是这样慢慢建立起来的吧!甚至还有修理铁窗冰箱、收各式破旧的,或是得拿着海碗向推着三轮车的豆花老板买个两碗才会满足的回家。时至今日,这些老旧回忆几乎都已不复存在,林立于街角的便利超商和连锁店已占据了这个世代的直觉,销售与买卖似乎已成为了一种不允许带有个人感情的公式而已。
位于东伦敦的E5 Bakehouse,不单单只是一个烘焙坊,还兼具了coffee shop、retailer shop、甚至还有社区的烘焙课程可供消费者选择。原本是软件工程师的Eyal Schwartz,受到了销售酵母面包的Ben MacKinnon独特的社区销售模式启发,加上本身对烘焙的喜爱,决心投入新事业,发起一场「酵母革命」!







两位伙伴把Ben当初挨家挨户的推广精神发挥到最高,除了选用当地磨坊的面粉和小麦,以及英国的食材品牌之外,还选择用单车亲自运送产品至顾客手中,而其他附属的产品,像是咖啡豆的部份也是向当地的专业烘焙师购买;Ben和Eyal更毫不吝啬的开设社区课程,让更多人可以亲自参与生产链的过程,不管是从原料的选择、酵母的应用、以及咖啡豆的知识等等,都是拉近E5 Bakehouse与消费者更靠近的方法之一。
店铺销售面包的方式更为特别,烤炉不是设立在内部厨房,而是转而为一个开放式的空间,旁边就是成品区和收银台,不仅让消费者亲自感知面包从刚出炉的温热感和视觉冲击,或许这也相对加深了消费者想要一探究竟的好奇感,进而让更多店铺产品和消费者产生连接。









Eyal受访时说道:我非常享受看着这些原料变成成品的神奇过程,不管是面粉、小麦粉、酵母菌、水,以及不时变化的温度、湿度等等因素,在这些东西发生一连串化学效应之后,即使是同一件商品,都会有不同的质感和口味,而这就是我们坚持每天新鲜现作和愿意长时间投入的原因,因为我们想让顾客尝到不同于机器制作的食品,手做的温度与感动值得被一再探索和保存。

看到这些照片,身为面包痴的我,都被网站上的每一段文字和图片吸引住了啊!如果能有一间这样的面包坊开在家里附近,我肯定天天报到!(忠实”面粉”无误~),访问最后,Eyal还分享了一道供新手入门制作酵母菌面团的食谱,方法和器具都非常简单,快来分享给更多面包魂吧!